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升级的关键阶段,虚拟电厂作为整合分布式能源、优化电网运行的创新模式,正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7月21日上午9:00,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特邀都灵理工大学能源系I级终身教授黄涛,在6A301会议室带来“虚拟电厂协同调控架构与聚合”学术报告,为全校师生解析这一前沿技术的核心逻辑与应用前景。
本次报告由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雷霞院长主持。“黄教授的研究横跨中欧,兼具理论深度与国际视野,今天的分享将为我们打开虚拟电厂研究的新视角”。雷院长说。
黄教授首先梳理了虚拟电厂的诞生逻辑: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持续提升,以及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用户侧储能等需求侧资源大规模发展,电网正面临“新能源消纳”与“电力保供”的双重挑战。“就像一个不断扩容的水池,既要容纳更多不稳定的‘新水源’,又要保证供水持续稳定——虚拟电厂正是通过聚合分散资源、优化调度,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方案。”他形象比喻道。目前,这一模式已被行业公认为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有效路径。
在背景分析后,黄教授深入阐释虚拟电厂的定义,并提炼出四大核心特征:资源类型多样,市场盈利导向,可监测可测控,优化电网运行。
针对“协同调控架构与聚合”这一主题,黄教授重点讲解了技术落地逻辑:从聚合商侧运营系统的功能设计,到虚拟电厂运营系统的“聚合建模”——如何通过算法将分散的“小资源”转化为可控的“大电厂”。
最后,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黄教授均耐心回应并延伸讲解,气氛热烈。此次交流让师生系统掌握了虚拟电厂核心技术与趋势,深化了对能源协同调控的认知,更激发了科研探索热情。
此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在学术交流方面的积极努力和良好氛围。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更多优秀的专家学者来校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为师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 王硕、胡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