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1-03浏览次数:165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802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科学道德,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2.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和科研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科发展动向和生产实际问题;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5.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3年,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5年,论文工作时间为1至1.5年。
三、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计算和分析
2.高电压测试技术研究
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研究
4.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6.智能化电器理论及应用研究
7.电力市场及配电自动化
四、培养方式
    1.导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指导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二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3.在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各系部(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培养质量,和学习阶段各类配套问题的较好解决。
    5.针对研究课题,在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研究生应作出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或专家审议,并提出相应意见。
    6.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要求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7.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质。
五、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一)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阶段是一个独立学习阶段,分课程学习阶段和科研论文阶段,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硕士研究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部分。
    1.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规定为32学分以上(含32学分)。
    2.学位课程定为8门,学位课程的学分在20~24分之间。学位课程由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指导教师与系或研究室主任共同制定。对专业学位课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生源的差别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3.非学位课程3~5门,10学分左右,非学位课程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特长,在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中确定。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促进成果取得,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4.在作论文阶段,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收集,查询各类文献资料,特别是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外文资料,以提高研究生外语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是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的基本保证。
    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附表1
(二)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
    1.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论文工作阶段开始前进行文献综述,开展实际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论文课题应注重选择对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项目。论文选题应有创新意识,并在一定范围的专家内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认可后确定。然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研究内容、论文工作实施方式、预期的研究结果。
    2.论文研究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坚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原则,以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特别重视对新问题、新现象和新方法的发现。论文研究工作阶段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论文工作的检查。指导教师和院学术委员会应定期检查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启发性的指导意见。在论文工作的关键时间应特别加强指导。
    4.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应在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完成之后,经指导教师和院学术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审查同意之后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对调查研究和文献的综述、理论分析与讨论、试验方案设计和试验装置的制作与调试、试验数据的处理、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论文的撰写工作应在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完成。
    5.论文评阅。论文撰写工作完成之后,应及时将论文送交院学术委员会,由院学术委员会聘请一名外单位专家及校内一名专家进行评阅。评阅人应写出书面评阅意见。论文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6.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由指导教师建议,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原则上由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本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其中至少应包括一名外单位专家。
六、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时间不少于120学时(课内外总计)。教学实践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实验,带实习,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辅导工作,由指导教师和教研究室主任负责检查和指导,最后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计2学分。
七、生产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对本专业(特别是本研究方向)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规定一定时间(一般可利用寒暑假)到科研、设计或生产单位进行实习和调查研究,并写出实习或调研报告,有条件的可参加有关课题研究工作,导师要进行检查,为增强硕士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到相关实验室参加一定的工作。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生产和教学实践,特别是论文工作,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诚挚的团结合作精神,良好的科学道德,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附件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
学院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

54

2.5

考试

人文学院

1

必修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5

考试

人文学院

2

 

第一外国语(英语)

220

5

考试

外国语学院

1-2

 

计算方法

80/20

3

考试

数计学院

1

专业基础课

 

矩阵分析引论

40

2

考试

数计学院

1

10~12个学分

 

电力系统分析

50

2.5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1

 

电力系统过电压

40

2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1

 

电力系统暂态仿真

40

2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40

2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2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40

2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1

 

现代测试技术与系统

40

2

考试

电气信息学院

2

 

专业外语文献阅读

20

1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3

 

 

嵌入式理论及应用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1

 

 

 

 

VC语言及其应用

40/1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1

选大于或等于10学分

 

数字信号处理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1

 

第二外语(日、俄、德)

90

3

考查

外国语学院

2

 

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40

2

考察

电气信息学院

2

 

高电压试验技术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高电压绝缘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DSP技术及应用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驱动程序设计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40/1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2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3

 

工程电磁场计算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3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4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3

必修
环节

 

学术报告

20

1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导师审查

 

科研(教学)实践

120

2

考查

电气信息学院

 

学院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