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EVENTS

  • 18
    2025-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一流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招生批次: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和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能应用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效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在电力系统、电能变换、电机控制等相关行业能胜任工程/产品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电力拖动基础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应用相关企业(如发电厂、电网运营企业、电工制造企业)、设
  • 18
    2025-04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包含两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其中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大类按照“1+N”的方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一年设置专业大类基础课程,在第二年开始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省级一流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招生批次:本一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扎实地掌握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应用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信息工程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效解决复杂信息工程问题,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管理维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Verilog HDL与FPGA技术、数据与计算机通信、
  • 18
    2025-04
    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招生批次:本一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能应用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效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并能在工业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嵌入式与工业控制等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检测与转换技术、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原理、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视觉技术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就业于行业相关的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系统集成、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嵌入式与工业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自动化课程体系自动化学科现状
  • 04
    2025-07
    2025年7月3日下午,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以“谋定而动 时不待我”为主题,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与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及近五年新进教师在6A-301会议室召开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周良辉主持。会议围绕学院发展机遇与挑战、青年教师成长痛点及职业发展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座谈现场周良辉讲话乘势而上谋突破,凝心聚力开新局座谈会伊始,学院院长雷霞系统梳理了当前发展形势与战略机遇。作为学校申博工作的核心支撑单位,学院牵头负责能源动力重点学科建设,将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科研平台搭建等领域获得政策倾斜。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教学领域斩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捷报频传;科研创新持续突破,近五年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达7997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授权发明专利150项,SCI论文发表量达193篇。招生数据显示,电气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连续多年稳居全校前列,生源质量稳步提升。面对机遇,也要保持
  • 02
    2025-07
    发布人:李德友,郭忠林 来源: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2025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组织开展了2025年全省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本年度活动主题为“守资助诚信 绽青春芳华”。为切实提升学生诚信意识与金融素养,我校6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6月18日下午,我校邀请了中国银行郫都支行来校举办了《金融知识进校园——守护信用、共赢未来》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金融和征信知识,并在活动期间在校园设置国家助学贷款和征信知识宣传点,发放助学贷款宣传资料,通过活动学生受教育效果突出。中国银行郫都支行来校宣传征信知识讲座今年我校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以诚信教育作品征集活动为主线,在活动月中各学院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线上推文、签署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覆盖全体在校生。此次活动我校共征集到诚信教育宣传作品70件,其中微视频18部,宣传画22幅,书法作品30幅。6月30日,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协同学生工作部组织专家对各学院遴选推荐的作品进行评审,现将各类别一等奖优秀作品予以展示,其余获奖奖项结果将于近期以全
  • 30
    2025-06
    学生通讯员:王昌平为助力2024级转专业新生顺利融入学院大家庭,明确学习方向,科学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学院于6月27日在6B301教室举办了2024级转专业教育暨选课动员大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忠林、副院长王涛、全体专业系主任、2024级全体辅导员和2024级转入学院学生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辅导员李婉主持。大会伊始,郭书记代表学院向所有成功转入学院的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他深入剖析了学院三大专业的就业前景与显著优势,并详细介绍近三年毕业生的典型就业单位,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的卓越综合素质与强劲发展潜力。他还特别鼓励新生们关注电动汽车、锂电池及芯片微电子等新兴领域,以拓宽职业视野,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谈及转专业学习的挑战与机遇时,郭书记强调,电气专业因其高壁垒和课程难度,要求同学们必须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努力补齐专业课短板。同时,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及实验室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我,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后,王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学院强大的办学实力和显著的育人

通知公告/ NOTICES

  • 18
    2025-06
    一、工程实训2套件要求:主控板套件:包括电路印制板、电阻、电容、二、三极管、集成电路、各种组件(插针、插座、连接线、保险丝等主板上的所有器件)。电源板套件:包括电路印制板、电阻、电容、二、三极管、集成电路、各种组件(插针、插座、变压器、场效应管、保险丝等主板上的所有器件)。1、主控板和电源板为双面板;2、主控板控制芯片为STM32F407VET6;3、主控板集成电路为DS18B20,TTP223、TM8211、XC6206P332MR-MS,ICL7660DTR,TL072,PC817,CH340C,W25Q16,AT24C02,RT9013-33GB;4、主控板电源为线性电源;电源板为开关电源,开关控制芯片为UC3845;5、电源板保险丝为微型塑封的MTS1500A满断型,变压器采用EE3528型号的磁芯,材质为PC40,骨架为立式6+6;6、电源板集成电路为PC817,TL431,LM2596-5.0T,LM317T-DG,LM337T。5、所有器件必须为全新器件,保证相应技术参数要求。6、要有相应原理图纸、电路印制板面图;元器件清单(按相应序号排布)。7、器件有问题时必须准时免费
  • 09
    2025-06
    第三届电力、电网与储能国际学术会议(PGES 2025)202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Grid and Energy Storage 2025年8月22日-24日中国-成都 www.ic-pges.org 会 议通 知尊敬的各参会学者、研究员与单位:由国家“十四五”规划能源战略与四川省清洁能源装备创新发展政策双重驱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背景下,由西华大学主办的第三届电力、电网与储能国际学术会议(PGES 2025)定于2025年8月22-24日在中国西部创新高地——成都隆重召开。依托前两届会议成功培育的学术成果,本届会议深度对接国家双碳战略与成都市建设绿色氢都、智能电网示范城市的发展规划,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大容量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本届会议将进一步汇聚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能源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及产业代表,围绕电力、电网与储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交流。会议特设专题研讨环节,探索关键学科应用技术突破路径。通过主旨报告、学者汇报、海报展示等形式,搭建学术成果转化与国际合作的桥梁
  • 15
    2025-05
    根据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西华大学《四川省智能微电网群运行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为充分发挥本中心的作用,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现面向国内外接受开放课题申请。欢迎相关学科优秀专业人员向本中心提出项目研究申请,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择优予以资助。定于2025年05月16日~06月15日,进行四川省智能微电网群运行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工作。一、申请条件1.开放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本次申请拟资助重点课题1-2项,资助金额3万元/项;拟资助一般课题5-6项,资助金额2万元/项。2.开放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为2年,鼓励提前完成。有项目支撑的申请人也可申请本平台的自筹项目,自筹项目本平台不资助经费。3.课题申请单位在相关领域应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申请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项目申请人严格把关,对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书所有栏目填写的内容,特别是对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基础、试验条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审核,签署明确意见。4
  • 12
    2025-05
    一、报告题目: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技术二、报 告 人:王懿杰三、报告时间:2025年5月11日(周一)上午9点30分四、报告地点:6A301五、主办单位: 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六、报告人简介:王懿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照明电子、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高频以及超高频功率变换技术研究。共发表SCI/EI检索文章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中国电源学会优秀青年奖,中达青年学者奖励。曾获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3 和201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担任期刊IEEE TIE、IEEE Access、IET PEL、JPE编委。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理事、照明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七、报告内容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因具有灵活方便、电气隔离、环境适应性强和易维护等优点,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在许多应用中,如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不仅需要传输能量,还需要同时传输数据以实现用户识别、状态监控、闭环控制及多控制器同步等功能,因此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
  • 12
    2025-05
    一、报告题目: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技术二、报 告 人:王懿杰三、报告时间:2025年5月11日(周一)上午9点30分四、报告地点:6A301五、主办单位: 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六、报告人简介:王懿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照明电子、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高频以及超高频功率变换技术研究。共发表SCI/EI检索文章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中国电源学会优秀青年奖,中达青年学者奖励。曾获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3 和201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担任期刊IEEE TIE、IEEE Access、IET PEL、JPE编委。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理事、照明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七、报告内容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因具有灵活方便、电气隔离、环境适应性强和易维护等优点,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在许多应用中,如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不仅需要传输能量,还需要同时传输数据以实现用户识别、状态监控、闭环控制及多控制器同步等功能,因此无线能量信息同步传输
  • 30
    2025-04
    为深入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助力学子备战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4月28日上午9:00-12:00,我校于郫都校区四教报告厅举办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电赛)宣讲会--西华大学专场。本次活动特邀校外专家、企业专家、校内研究生院负责人及优秀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为参会师生带来备赛经验分享。2025研电赛西华大学宣讲会现场宣讲会伊始,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阎铁生致开幕辞。他首先对经验丰富的竞赛导师、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研电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顶级赛事,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究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指出,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育人模式,持续完善科创支持体系,勉励师生把握机遇、勇于突破,力争在本届赛事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西南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资深研电赛指导专家邸志雄指出,今年大赛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紧扣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鼓励研究生团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实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会上,邸教授围绕本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核心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从赛事主题设定、参赛资格条件、